鍋爐給水泵按照泵的工作原理屬於離心泵,離心泵主要通過水泵葉輪中的葉片轉動,對其中的流體做功使其在慣性離心力的作用下,從中心流向邊緣,產生很高的流速和壓力流出葉輪進入泵殼從而進行給水。
鍋爐給水泵啟動前需低速盤車暖機,國內許多電廠都曾出現多次在低速啟動或停泵中給水泵泵芯抱死故障,一旦發生後必須拆泵檢修或者返廠處理,少則一周多則一個月時間才能恢複運行,特別是在新投產機組初期表現為明顯和突出,給電廠機組投運造成嚴重影響,直接危害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同時處理解決也浪費好多財力、物力。
經過多方查找原因,總結起來不外乎有以下幾種情況:
(1)凝結水、除氧給水係統清潔度差,運行初期有硬質顆粒進入泵內,造成泵芯抱死。一般電廠新機組的凝汽器及凝結水係統盡管在投運前進行的水衝洗和堿洗,但由於設備及管道係統比較龐大和複雜,必然有一些死角和殘雜存在,這樣在投運初期熱態運行過程中,經常有焊渣、鐵鏽等硬質顆粒進入泵體,從而導致泵體動靜部分研磨,使泵芯產生卡澀現象。特別是在泵組熱態停泵投低速盤車時易發生泵芯抱死現象,一旦發生此事,也就不可能輕易盤動,隻能解體檢修或返廠處理,但均在解體後發現有硬質顆粒卡在動靜間隙之間,這是泵芯抱死的主要原因所在。
(2)鍋爐給水泵芯包動靜間隙偏小,也是造成泵芯抱死的不可忽視的原因。前麵講過硬質顆粒雜質是造成泵芯抱死的主要原因,然而芯包動靜間隙尺寸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到底間隙多少合適也是值得研究探討的。由於泵芯包動靜間隙偏小(一般在0.4mm左右),而泵葉輪材質為不鏽鋼材料,初硬質顆粒進入泵芯內造成動靜部分先磨損,後演變成為泵組芯包動靜部位直接碰磨,特別是在低速盤車時,摩擦產生粘連或顆粒擠壓造成泵芯抱死。
(3)啟動時暖泵不良,造成泵體動靜部分接觸抱死。常規下,給水泵組在給水溫度大於110°時必須進行暖泵,但是由於泵兩端采用36°C左右的密封水,而暖泵水溫大約160°C左右,再加上暖泵管徑較小,密封水若調整不當,將密封水進入泵內,造成泵體熱分層,引起筒體變形,使轉子靜撓度變大。再加上暖泵時間不是很長,表麵看起來已經暖好,但實際泵體沒有充分暖均勻,往往這時在啟動時投盤車後發生卡澀現象,再加上通常越卡越盤,越盤越卡使泵芯抱死無法啟動。
(4)運行操作不當,投運初期對泵的特性缺乏認識,也會造成泵芯抱死的故障。運行初期給水泵熱態跳閘,往往在轉速為零時才去投盤車,而因為盤車投不上時,擔心泵體上下溫差造成泵軸彎曲,加重卡澀程度,因而采用人工強盤,結果事與願違,越卡越死,後隻能解體檢修或者返廠處理。
(5)設計不合理不夠匹配,也是原因之一。小汽輪機要求在啟停時必須投低速盤車,而給水泵要求啟停時好不盤,要盤也要提高盤車速度,也就是說對於給水泵來講要麽取消盤車,要麽設計為高速盤車(大於100r/min)。這種設計分岐問題一直在大部分電廠都沒有根本解決,因此在新機組投運初期或大修後初期都會出現一些投低速盤車就會使泵芯抱死現象,不敢使泵組輕易投盤車,嚴重影響機組正常運行。